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首页>村情概况

抱龙村8个村小组简介

【字体: 打印

抱龙红旗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红旗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北部宁远河中游,东邻新华队,南邻先进村,西邻扎半村,北靠宁远河。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7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5公里。全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共有36户,总人口171人,全村耕地面积202.66亩,其中水田186.45亩,旱田16.21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450元人民币。是黎族居住自然村落。红旗村现状用地高程在205-225之间,村庄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红旗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红旗村原名扎平村,由于行政管理和生产需要在解放前由五个家族迁来而组成的一个村落。分别为“抱考”(林氏家族)原居住在扎温村(现扎半村),“扎荡”原住在现在红旗村尾田,“若镰”(林氏家族)原住在原住在现在红旗村尾田,“若板”(陈氏家族)原住在现在的红旗村,“舂窑”(陈氏家族)原住在扎平村田边。这五个家族在宁远河边上组成了一个村庄,由于这个村庄地势比较平坦,所于命名扎平村。后来在1974年生产队进村发展农业,扎平村村民积极响应,表现突出,被授予“红旗”称号,同年更名为红旗村。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注:“抱考”黎话译音,意思是老村

   “扎荡”黎话译音,意思是红色的田 是个地名

   “若镰”黎话译音,意思是藏镰刀的地方 是个地名

   “若板”黎话译音,意思是藏一种植物的地方 是个地名

   “舂窑”黎话译音,意思是晒盐巴的地方 是个地名

 

 

 

 

 

抱龙扎半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扎半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西北部,村庄南邻扎半水库,北侧和西侧为山林,东侧为农田。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8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6公里。全村面积约1.3平方公里,共有42户,总人口202人,全村耕地面积201.65亩,其中水田138.08亩,旱田63.75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560元人民币。是黎族居住自然村落。扎半村现状用地高程在224-240米之间,多为山地。村庄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扎半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扎半村原名扎温村,原住居民是红旗村的“抱考”(林氏家族)原居住,后来由于行政管理和生产需要在解放前“抱考”(林氏家族)迁至红旗村。而现在的扎半村居民是乐东县的邢姓家族和洪姓家族逃难而来,首先居住在现在的红新一村(原名竹子村),后来用猪和牛从扎温村的居民手中换得了土地后迁移到扎温村。因为村庄下面的田地名称叫做“扎半“后把村名改名为扎半村。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注:“抱考”黎话译音,意思是老村

   “扎温村”黎话译音,“温“意思是椰子。 ”扎温村”意思是有椰子的村庄。

 

 

 

 

 

 

抱龙扎套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扎套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北部,北邻扎半村,东邻先进村,西北侧为扎半水库。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7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5公里。全村面积约0.8平方公里,共有22户,总人口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37.1亩,其中水田106.45亩,旱田30.65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250元人民币。是黎族居住自然村落。扎套村现状用地高程在214-234米之间,多为山地。村庄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扎套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扎套村原名先锋队,是扎半村部分村民和先进村部分村民搬迁过来组成的一个生产队,后因为村旁边的稻田名称叫做“扎套”而改名为扎套村,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抱龙先进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先进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北部,是抱龙村委会所在地。北邻红旗村,西邻扎套村,南侧通过X827与红新二村联通,东侧为山林。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6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4公里。全村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共有68户,总人口339人,全村耕地面积331.51亩,其中水田282.28亩,旱田49.23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270元人民币。是黎族居住自然村落。先进村现状用地高程在208-251米之间,多为山地。村庄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先进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先进村原名抱龙村,最初是一户人家三兄弟居住的一个村庄。老大居住在扎告(现在村委会的北面),老二居住抱龙(现在抱龙小学位置),老三居住在抱土(现在先进村老村位置)。由于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长,原来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慢慢就变成一个大的村庄,人们就把这个村庄叫做抱龙村(黎语译为:大村庄)。后来在1974年生产队进村发展农业,抱龙村村民积极响应,表现突出,被授予“先进”称号,同年更名为先进村。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抱龙红新村一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红新村一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南部,村庄西南侧为扎文村,南侧为红新二村,北侧为山林,。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4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2公里。全村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有31户,总人口143人,全村耕地面积76.33亩,其中水田69.38亩,旱田6.95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250元人民币。是苗族居住自然村落。红新村一组现状用地高程在117-214米之间,地势多为山地。村庄住宅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红新村一组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红新村一组居民原先是是住在深山老林的苗族同胞,当时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和狩猎。解放初期,为了方便管理政府政府派遣大量民兵进山寻找,将他们集中到扎南的一个地方,组成一个村落叫做“总共村“。过了几年,因为那里缺少耕地,政府又将他们分为三部份分别搬到现在的扎南的红星村、抱龙的扎文村和抱龙的红新村。在1998年扶贫工作队下村扶贫,进行民房改造时,把红新村分成两个村小组,原来的红新村叫做红新村一组,分出去的红新村叫做红新村二组,红新村一组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抱龙红红新二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红新村二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南部,村庄三面环山,北邻红新村一组,X827县道穿过村庄。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3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1公里。全村面积约0.8平方公里,共有45户,总人口25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30.68亩,其中水田68.27亩,旱田62.59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420元人民币。是苗族居住自然村落。红新一村现状用地高程在141-157米之间,地势较为平缓。村庄住宅布局较为整齐,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红新村二组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红新一村居民原先是是住在深山老林的苗族同胞,当时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和狩猎。解放初期,为了方便管理政府政府派遣大量民兵进山寻找,将他们集中到扎南的一个地方,组成一个村落叫做“总共村“。过了几年,因为那里缺少耕地,政府又将他们分为三部份分别搬到现在的扎南的红星村、抱龙的扎文村和抱龙的红新村。在1998年扶贫工作队下村扶贫,进行民房改造时,把红新村分成两个村小组,原来的红新村叫做红新一组,分出去的红新村叫做红新村二组,红新二组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抱龙扎文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扎文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南部,东邻红新二村,西邻扎浩村,南北为山林。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5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3公里。全村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共有64户,总人口298人,全村耕地面积207.68亩,其中水田108.75亩,旱田98.93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580元人民币。是苗族居住自然村落。扎文村现状用地高程在113-132米之间,地势多为山体。村庄住宅布局较为零散,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扎文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扎文村居民原先是是住在深山老林的苗族同胞,当时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种和狩猎。解放初期,为了方便管理政府政府派遣大量民兵进山寻找,将他们集中到扎南的一个地方,组成一个村落叫做“总共村“。过了几年,因为那里缺少耕地,政府又将他们分为三部份分别搬到现在的扎南的红星村、抱龙的红新一村和抱龙的扎文村。”扎文“是一个地名,因此把这个村叫做扎文村,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抱龙扎浩村小组

一、基本情况

凤凰镇抱龙村委会扎浩村小组位于凤凰镇抱龙村委会西南部,三面环山东邻扎文村。沿着X827县道距离凤凰镇政府约26公里,到凤凰机场约34公里。全村面积约0.8平方公里,共有21户,总人口104人,全村耕地面积137.24亩,其中水田86.68亩,旱田50.56亩,截止2014年人均年收入3480元人民币。是黎族居住自然村落。扎浩村现状用地高程在106-111米之间,地势较为平缓,村庄住宅布局较为整齐,房屋建筑大部分为砖混结构,有少量老旧建筑。

 二、产业结构

扎浩村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作物。长期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芒果等。短期经济作物有水稻、黄瓜、茄子、豆角等冬季瓜菜。养殖类有鸡、鸭、鹅、猪等。

三、历史沿革

扎浩村原先是有几户人家居住在“扎浩田”,所以叫做扎浩村,后来因为各总原因搬到现在的扎浩村。这里是古代时进人抱龙地区的交通要塞,当时整个抱龙地区是一个大的村寨,扎浩村就坐落在这个大寨的大门上,是抱龙村民委员会管辖的自然村。

 

注:黎语“扎浩”意思是山头上的田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