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坡村按照省级文明村的创建标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提高村民素质,常态化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坡村位于吉阳区西部三亚迎宾大道旁,东距区政府驻地不足1公里,辖区内有1个行政村,共有3个村小组。主要居住的是黎族,讲黎族方言。总户数196户,全村总人口885人,其中常住人口847人,流动人口38人。三年来,我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发展村级经济,村民致富为已任,增强集体经济财富的同时,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全村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村先后被授于省级文明生态卫生村、省级卫生村、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拥有一个先进的村党支部是创建文明村的根本保证,为使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在各种会议上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教育和宗旨教育,要求大家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树立党在村民中的良好形象;二是积极开展“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严格组织生活;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教育,通过举办党章学习班、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测评等,促使他们尽快成长。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协调村级组织关系,形成合力。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三年来,我村立足本村实际,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首位。要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是关键,只有招商,才能壮大集体经济,这是村“两委”近年来形成的共识。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了两家企业,其中一家为世界500强企业,村集体资产成倍增长。
(三)牢记执政为民原则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成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村“两委”干部中认真开展党风政风教育,坚持学习党的有关纪律和法规,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坚决拒腐防变,做到警钟长鸣。同时,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是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村里大事让村民作主,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接受村民监督。坚持每季度公布一次村务财务,做到事事公开,有问题及时整改,让村民满意。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村党支部机构健全,制度落实,分工明确,建有3个党小组。在党员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党支部成员分工协作,做好党员的发展、培养和选送工作,确保了党员和后备干部的质量。
四是加强村民自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狠抓班子团结。坚持民主生活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财务监督委员会等形成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其他各委员会相配套的村级组织体系,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一是严格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保证村民100%参保率。二是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每年每月定期清理卫生死角、除“四害”等,并鼓励村民对自己庭院进行美化靓化,村道两旁都种上草被、景观果树等,进一步美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四)加强社会治安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专职治安联防队的作用,协助派出所民警做好辖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员进行教育治理,处理村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院落守护模式,要求联防队员对出入本村的生疏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时向村“两委”报告。
2、发挥民调、帮教、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村民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定期召开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情况分析会,听取派出所民警对辖区治安情况地介绍,并根据派出所民警提出的治安工作要求,组织辖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辖区治安的防范工作;同时要求治保会成员积极参与帮教刑释解教人员。
(五)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为了提高全村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明素质,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一是抓好村民思想建设。村“两委”加大对村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切实加强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抓住村民议论、关心的热点、疑点,开展针对性强、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实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建设融入到有声有色的行动之中。
二是抓道德风尚建设。我村始终注重社会公德建设,引导和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做文明村民。开设道德讲坛,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大操大办;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的文化娱乐,反对聚众赌博等;使“邪教”无藏身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
三是抓好民主法制建设。我村结合普法宣传教育,在全村深入开展了“文明卫生户”、“最美家庭”、“巾帼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文明风气改善了家庭成员之间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理解和睦友爱的社会气氛,杜绝了偷盗、赌博、打架斗殴、早婚早育、虐待老弱女幼等违法行为。近年来,全村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持续稳定。
四是抓好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建立了图书室,并对外开放,让村民参与学习、看书看报。在吉阳区政府的支持下,经常开展电影、文艺、科技下乡活动。我村还建立了标准化科普宣传栏,定期为村民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五是抓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为了实现创建省级文明村的奋斗目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搞好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去年共评选出4个文明家庭,“善行义举榜”上榜10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做好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工作。
1、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全村重点已婚育龄妇女165人,“四术”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两癌筛选”任务完成率80%,65对夫妇参加诚信计生,全年未出现计划外生育和多胎生育问题;作好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文化建设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及生育知识指导,全面保证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
2、落实社会基本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847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73人,其余适龄村民均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使全体村民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定期做好困难户、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农村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七)、完善基础设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在我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把环境整治纳入了规划范围之内村庄建设分布合理,村部环境优美,相关绿化等设施配套到位,建立“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整治村容环境。
2、在抓好经济的同时,结合新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完成村内道路的全面规划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改厕,改厕率达成100%,优化了生活条件。道路两边及居民集中地区均设有分类垃圾箱,绿化配套设施完善。
3、保洁公司聘请我村5名村民,作为我村专职环卫工人,保证全村的垃圾箱和道路两边的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对路面进行保洁。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净化,整洁有序。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民对村庄环境交口称赞。
三、今后努力方向
1、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是创建文明村的前提,未来确保我村有一个以上收入较高且比较稳定的经济发展项目。
2、继续坚持落实村“两委”各项制度,执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保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运行良好,公开透明,提升村民满意度。
3、维护辖区内社会秩序和谐安定。重视日常社会治安防范,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的作用,维护村庄日常秩序,保障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村民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高,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的热情高,全年无打架斗殴、聚众闹事,无黑恶势力,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4、增强村民法律观念。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民事纠纷化解及时到位,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定期开展村民普法教育,增强村民遵纪守法意识,能够依法表达自身诉求,依法依规解决矛盾。确保全年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非法上访、恶意闹访、以访谋利、煽动集访等违法违规信访问题发生。
5、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家庭环境干净优美,村庄绿化、庭院美化、道路硬化到位。辖区内企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无污染事故发生。公用设施维护完好,无违法用地、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发生。
6、继承和发扬我村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适龄儿童都能够有学上、接受良好教育,坚决落实考助学金制度,确保助学金足额按时发放,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7、积极关爱老年人生活,五保户、低保户及孤寡老人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有地方居住,生活有人帮助,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
8、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各项活动,面向广大村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和道德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发动村民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模范,在日常的生活里争当好人。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形成互帮互助、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无封建迷信活动。
9、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龙坡村民委员会
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