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首页>村务公开

什盆村调研报告

【字体: 打印
2016-04-10 00:04
一、基本情况
什盆村位于育才生态区的东北部山区,距离镇政府约九公里,全村面积约为44210平方米。什盆村有112户,,总人口有612人,全村有14个姓氏,分别是:卢、盆、陈、马、邓、蒋、黄、邱、赵、李、管、庞、潭、阮,是育才生态区苗族居住的村庄。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0多万元,村民人年均收入约为1300元。什盆全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有7人,现在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有4人。
二、产业结构
什盆村气候独特,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4℃,气温最高为七月,平均气温28.4℃;气温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21℃;全年日照时间达到2563个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农作物可一年二熟。台风影响季节多达7个月,对农民的经济作物影响较大,什盆村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橡胶、槟榔、芒果等农业作物的种植。
三、历史沿革
根据道光《琼州府志》、《崖州直隶志》、民国《感恩县志》等地方志记载,海南苗族大约从明代起从广西等地陆续迁至海南。苗族跨海至海南岛时,岛上的沿海平原和山岭间平坦的土地皆被汉族和黎族所占,那时的苗族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据村里老人回忆,在1950年之前,苗族是分散居住在山上的,基本生活以砍山种山栏和打猎为主。他们居住的房屋都是茅草房且安全性不高,一遇到台风或暴雨的天气,房屋很可能会被大风吹倒或到处漏雨不能居住。因为居住在山里,交通闭塞,与外界的沟通不多,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单一,主要是种植山栏、番薯等。1958―1960年山上的苗人开始陆续的搬下山来,在宁远河边居住,因为居住的村庄像一个脸盆,所以取名为扎盆村,后更名为什盆村。村里是1983年通上电的,是公家用水龙泵发的。1960年立才农场成立,国家鼓励种植橡胶,从广东广西等地来了很多人种植橡胶发展生产。从1960年到1963年,什盆村归立才农场管辖,这三年村民砍山平地种植橡胶。三年里村民们荒废了自己的农田,没有吃的,农场里给的钱又少,所以1963年以后什盆村脱离立才农场。1966政府村民开了一百多亩平地种植山栏。到了八几年以后开始分田到户,就在每个生产队拥有的地的基础上按人头分地。
因为大隆水库的建设,什盆村从2006年下半旬到2007年上半旬开始大规模搬迁到如今的什盆村新址(原立才农场二十四队)。2006年,什盆村迎来了第一户住户邓某一家,接着,陆陆续续的,村民们都从老村搬了过来。至今什盆一队共有43户,有188个人,什盆二队共有38户,有201人,什盆三队共有34户,有168人。
如今的什盆村,环境优美,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将会给到这里的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