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首页>村情概况

湾坡村简介

【字体: 打印

一、概况

湾坡村位于海棠区的西南部,东临海榆东线,西面环山,南靠铁炉村,北接林旺农场、海棠大道,距林旺约1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藤桥约12公里,村境有东环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公路、湾坡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是个纯黎族村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海岸海棠湾的门户,因“湾坡鸭”而声名远扬。

湾坡村,背靠大岭,岭脚线弯曲柔美,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因村民大多沿大岭脚下的坡地居住而得名。辖区总面积约5.88平方公里(587.82公顷),全村水(旱)田耕地面积1850多亩。本地人口有541户,2324人,辖有7个村民小组:

湾应:90户人,面积2200亩。位于湾坡的最东北角,村民沿大岭脚下依次居住延伸至青塘村,弧线弯曲柔美,有回首对望之势,该村因此得名。

草厂:118户人,面积1520亩。在田洋里的温泉周围长草面积极大,可用来盖房和编草席,1950年左右在该村建有部队兵工厂,该村因此得名。

青塘:83户人,面积3400亩。该村原有一片塘,清澈无比,因此得名。

田仔乐:43户人,面积550亩。一方良田养活了外乡到此居住的8户人家,这8户人在此生产耕作,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该村因此得名。

上湾:78户人,面积1830亩。沿大岭山脚,弯曲柔美,上段称为上湾。

下湾:34户人,面积1750亩。沿大岭山脚,弯曲柔美,下段称为下湾。

岭脚塘:95户人,面积2800亩。原村民在田洋凸起的小坡地上居住,因雨季发大水常被淹没形成塘,后举村搬迁至在大岭脚下居住,该村因此得名。

湾坡村党支部设有7个党小组, 80名党员(含预备党员2名)。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7人,大学生村官1人,党建专干1人,计生专干1人,农民技术员1人,规划建设协管员1人,就业协管员1人,网格员3人,残联专干1人,安监员1人,禁毒专员1人,志愿服务队伍一支共20余人。全村享受低保10户共19人,残疾人49名。

二、下设机构

共青团、便民服务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综治维稳工作站、残疾人协会、妇代会、自愿者等(办公电话:88753151)。

三、辖区内主要单位

三亚新大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水稻国家公园、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四、主要建设项目

湾坡风情小镇、青塘美丽乡村、湾坡加油站、水稻国家公园、中交麓湖、南繁杂交水稻基地。

五、经济发展状况

一是以种植芒果、槟榔等长期经济作物为主,全村现已种植芒果、槟榔等长期经济作物共3500亩。

二是以种植反季节瓜菜、饲养湾坡鸭、养猪为主。湾坡鸭是湾坡村“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产业,是湾坡村委会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村现有养鸭农户20多户。为确保湾坡鸭的养殖,2007年村委会成立了湾坡鸭专业合作社,专门开展湾坡鸭养殖工作,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苗10多万只,促进了全村养鸭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湾坡鸭”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带动村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品牌――湾坡鸭、绿色农家菜,让市民游客品尝到湾坡黎族人特色的菜肴。

三是转移剩余劳动力600多人。2017年度,村民年人均收入8300元。

六、文化建设

湾坡村黎族人民注重弘扬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日当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棕子,成群结队汇聚到会合地点,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以对歌、篝火晚会、打叮咚、吹鼻箫、跳打柴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歌舞表演等民间活动来欢度这个吉祥的盛日。湾坡村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利用温泉资源,结合水稻国家公园景点,创建湾坡黎族特色旅游风情村,组织一支队伍唱黎歌,凑黎族婚曲,跳黎族舞蹈,制作黎族传统的织黎锦、服装等手工艺品。

七、社会事业

便民服务站发挥“群众贴心人”作用,一站式服务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湾坡村现有在校大学生39人,每人都受到过村委会不同批次的奖励;全村所有土路已进行道路硬板化建设;每个村小组设公开栏、宣传栏;4个村小组拉通自来水,解决了饮水难问题;主要村道已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八、荣誉

2016年度海棠区安全生产第二名;

2016年度五四红旗团(总)支部;

2017年三亚市海棠区总工会职工第一届“海棠杯”男子组拔河比赛第二名;

20176月湾坡支部获海棠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三亚市文明卫生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