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物业,大民生。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党建引领成为驱动发展的“红色引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创新“村办物业”模式,探索出一条“干部带头、集体增收、群众满意”的乡村治理新路径,绘就了强村富民的生动图景。
党建引领,夯实集体“家底子”
海棠区部分乡村曾面临“三多三难”问题:外来人口多、矛盾调解难,群众需求多、服务对接难,治理事项多、力量整合难。面对这些困境,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成为破局的关键。
在龙江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倾听群众需求,牵头成立三亚龙鑫实业有限公司,村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分工负责,构建“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物业管理服务架构。2024年承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人民武装部营区后勤管理服务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65万元,迈出实体化运营的坚实一步。
洪李村积极探索“党建+物业”融合发展之路,成立三亚洪风置业有限公司,陆续承接洪风安置区物业管理、洪风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保洁服务、三亚市海棠区项目推进服务中心海棠区过渡房保洁服务、三亚市海棠区司法局法律公园园林绿化保洁服务等项目,推动集体经济逐年稳步增长,目前团队规模已扩展至43人,展现出强村富民的良好态势。
干部带头,鼓起群众“钱袋子”
“村办物业”的兴起,为村民打开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村干部率先垂范,积极投身运营管理,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在岗位设置上,村干部充分考虑村民技能特点和就业需求,设立了保洁、保安、绿化养护等基础岗位,帮助年龄较大、技能单一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发水电维修、设备管理等技术岗位,为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为提升村民就业能力,村干部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邀请专业讲师授课,系统提升物业服务能力。村书记更是利用业余时间为村民讲解物业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在他们的带动下,一批村民逐步实现从“农民”到“物业人”的角色转变。
谈起变化,村民符先生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打零工挣的是辛苦钱,收入不稳定。现在经过培训成了技术工,工作稳定又体面,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集体反哺,过上幸福“好日子”
“村办物业”的发展不仅带动群众增收,也为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承接各类物业服务项目,村集体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为反哺民生、建设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收益如何用好?村干部将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作为首要考量。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投入资金用于提升村容村貌,新修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打造乡村公园,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设立教育奖励基金,鼓励学子奋发向上;统一购买医疗保险,有效减轻村民医疗负担。
洪李村利用集体收益建设洪李村安置区4个健身广场18盏太阳能路灯,让这些小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此外,定期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从增收致富到环境改善,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充实,村民们真切感受到“村办物业”带来的综合效益,纷纷称赞:“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是党组织领着我们干出来的!”
洪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康熙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以做实物业服务、做强集体经济为抓手,既富村民“口袋”,也厚集体“家底”,奋力走出乡村治理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