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曝光的河南信阳、湖北黄冈等地党员干部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顶风违规吃喝致人死亡的惨痛案例,如同刺眼的强光,将违规吃喝的顽固性与危害性照得无所遁形。一边是严肃的纪律学习,一边是觥筹交错的酒桌;一边是中央八项规定的明令高悬,一边是心存侥幸的肆意妄为。这触目惊心的反差,揭示了一个深层病灶:对违规吃喝的整治,若失之于粗放模糊,不仅难以根除顽疾,更可能偏离靶心。莫让“禁”字模糊了红线,精准发力方能正本清源。
违规吃喝,其要害从来只在“违规”,而非“吃喝”本身。频繁的、不正常的吃喝交往,往往是勾连攀附的手段、由风及腐的起点、权力寻租的暗道,“请君入席”的真正目的是“请君入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干部的腐化变质、违纪违法,往往是从一顿饭、一瓶酒这种看似小问题开始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以案为鉴,深挖根源,对这类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形成震慑。
然而,在重拳整治的雷霆之势下,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正在滋生:一些地方和单位将“整治违规吃喝”简单等同于“禁止一切吃喝”,把“严禁”异化为“禁绝”。“24小时禁酒令”无视生理需求与私人生活边界;“聚餐人数设限”将正常亲友交往打入禁区……这些做法看似“严厉彻底”,实则是对政策初衷的曲解和背离。这种“一刀切”的懒政思维,不仅会扰乱正常社会经济秩序、压抑市场活力,更会让基层在执行中陷入形式主义泥潭,最终侵蚀整治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使真正的“红线”在混乱的禁区划分中失焦。
正本清源,关键在于精准发力,要求“手术刀”必须精准地落在“违规”这个病灶上:首先,要精准识别主体,紧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尤其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他们是纪律约束的核心对象。其次,要精准界定行为,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规,严格区分是用公款还是私人消费?是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还是纯粹私人情谊的聚会?是超标准、超范围、隐形变异的公务接待还是合规合理的正常交往?靶向瞄准那些利用公共资源、损害公平公正、暗藏权钱交易的违规吃喝。此外,要精准运用策略,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提醒纠正;对顶风违纪、性质恶劣的典型,坚决查处、公开曝光、形成震慑。将学习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纠治实践,固化为边界清晰、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扎紧制度笼子。
整治违规吃喝,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一场关乎党的形象和执政根基的严肃斗争。我们需要的不是以“禁”代管、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指导、靶向治疗。唯有以精准发力的韧劲和智慧,才能真正刮骨疗毒、激浊扬清,在正本清源中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固堤坝,让清风正气成为新征程上最鲜明的底色。(王雨琨 政协三亚市海棠区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