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初夏,三亚育才生态区处处活跃着党员们忙碌的身影。
在田间地头,党员们顶着烈日,忙着传授农户种植技术;在青法村的稻田原野议事台内,党员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着村内的“大事小情”;在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登陆期间,立才社区应急响应队队员纷纷拿起油锯等工具,为育才居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恰如一块块拼图,构建了育才生态区特色党建品牌矩阵。
当下,党建品牌在推动基层治理、助力产业发展、涵养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有机契合,助力育才生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蹚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
▲满眼绿意的育才生态区。育才生态区供图
大胆“创”开拓基层治理新路径
幸福是什么?
对于育才生态区立才社区居民洪泽彬来说,幸福就是和家人一起在小区里吹着微风悠然散步。
洪泽彬居住的育华街(原海华苑小区),曾是“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如今,依托“博爱之星”党建品牌,在政府和社区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心管家”党支部,旨在通过党建引导逐步走向“文明街巷”,让其旧貌换新颜,从无人管过渡到众人管,居民们合力守护好幸福家园。
“我们社区以前属于立才农场,一代又一代农场人在这里默默耕耘、互相扶持,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立才社区党委委员林维华介绍,在2024年完成居改社区后,他们创建了“博爱之星”党建品牌,并成立立才社区应急响应队,期望大家能把勤劳勇敢、互帮互助的精神延续下去,“社区的每个人都能有博大的爱,一起爱护社区、参与社区治理。”
党建品牌创立后,立才社区积极发动党员带头服务群众,上门走访、问需于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广泛称赞。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时立才社区应急响应队冲在一线,用坚实的背影筑起“防护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立才社区党委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开拓基层治理新路,立才社区并非孤例。
将视野从社区转向乡村。这段时间,育才生态区青法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高辉强正忙着收集群众的需求,组织大家一起商议。有趣的是,商议的地点不在会议室,而是在一块稻田里。
原来,以往组织开会村民们要么因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要么因表达方式的差异导致沟通不畅。最终,村干部们灵机一动,将议事台设立在稻田中央的一块空地上,既方便了村民参与,也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青法村“稻田原野议事台”应运而生。
大到村里重点工作推进、村集体资金使用,小到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只要有问题,都可以通过议事台协商解决,确保“大事小事不出村、矛盾问题不上交”。
据介绍,自2021年8月青法村创立“稻田原野议事台”以来,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民主决策的普及率达到了98%。2023年青法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育才生态区马脚村的田边有三块大石头,石头上有深深的马脚印,清晰可见。这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当地百姓勤劳奋进的精神见证。
“马脚·印”党建品牌正是依据马脚村村名的历史故事创建而成,旨在激励和鼓舞马脚人发扬实干精神,铭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嘱托,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用实绩留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马脚·印”党建品牌以“睦邻”网格化管理为工作载体,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打造“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新网格。“目前我们有63名‘睦邻’网格员,每名网格员对接8户邻居,实现全村全覆盖,现在邻里关系特别好,‘亲如家人’。”马脚村党委副书记董维强笑着说。
▲那受村“田间课堂”党建活动现场。育才生态区供图
加油“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日,配送员王家宝踏着朝阳,驾驶着贴有“‘思源’牌水果配送中心”标识的小货车,满载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驶向目的地——海棠湾多家高端酒店。
王家宝所在的明善村流传着一个温暖的故事——黎族姑娘杨思源带领村民凿井引水,滋养了一方水土,也孕育了“饮水思源”的感恩文化。明善村也由此创建了“思源亭”党建品牌。
听着“饮水思源”故事长大的王家宝,看到村干部和党员们一心为村民着想,深受触动,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现在每个月工资有3000元,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而且还可以服务群众,帮其他村民运送水果。”王家宝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未来会越来越好。
“此前村里种植了20亩的圣女果,在帮村民寻找销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海棠湾多家高端酒店对圣女果等热带水果有较大需求。”明善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军介绍,明善村依托“思源亭”党建品牌,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成立了“思源”牌水果配送中心。
截至目前,配送中心营业收入共55万元,为集体创收约6.5万元。“后续我们还计划打造属于村里的‘思源’牌热带水果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质效。”蔡军说。
说到特色产业,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因新奇特优农产品而闻名。该村因地制宜创建“田间课堂”党建品牌,创新性地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农业生产一线,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前的农技培训以室内教学的方式为主,整体效果并不理想。”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介绍,作为农技专家的他率先尝试,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到地里“上课”,没想到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上完一期后,村民们都在问第二期什么时候开始举办。”肖春雷说,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创建“田间课堂”党建品牌,发动党员力量,邀请榴莲种植专家、企业技术员等轮流担任“田教授”,手把手教村民农业技术,让村民在实践中学习农业新知识、掌握农业新技能。
据介绍,2021年以来,“田间课堂”已举办34场,培训1370人次,带动上千亩新奇特优果蔬种植。2024年,那受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突破了200万元大关。“今年,村里计划扩种榴莲、紫色释迦等特色果蔬,让更多村民搭上‘技术致富车’。”肖春雷介绍。
勇敢“闯”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育才生态区马亮村的酸豆树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以前村民们喜欢在树下乘凉聊天,是大家交流谈心的场所。如今,这里被赋予了更多可能,肩负起了新的使命和功能——成为了马亮村“酸豆树下讲党课”党建品牌的阵地。
“这几年,我们在百年酸豆树下举办了读书会等各类党建活动,培育出文明乡风,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让大家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马亮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董海东介绍,现在,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双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足了。
备受瞩目的国际榴莲交流中心计划在马亮村开建,打造成为我省首个榴莲产业农旅融合体。“未来会有更多人来到这里、爱上这里。”董海东笑着说,酸豆树下将有更多的精彩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育才生态区还结合全区实际,创新打造了“乡村大讲堂”党建品牌,改变原有“宣讲式”授课形式,采用“分享+对话”新形式创新推动党建活动开展,拓展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开启党员、群众教育学习新模式。
讲课内容更加接地气,语言更加平实,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欢迎。据统计,2023年至今,已累计举办9场乡村大讲堂,受教育群众上千人,部分群众正是通过大讲堂学习了新的知识,开启了新的创业之旅,走上了致富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育才生态区在教育行业正在创建“小邮筒、小雏鹰”等学校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行业发展,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目前,育才生态区已成功打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各异的党建品牌矩阵。
未来,育才生态区将围绕市委“12345”工作主线和全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中心工作,在不断优化升级现有品牌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品牌,逐步构建育才生态区“1+11+N”的党建品牌体系,形成以“生态育才”党建品牌为主线+各村(社区)党建品牌+各行业领域拥有N个特色党建品牌的党建阵地联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才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