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多部抗战题材影片引发广泛共鸣,当烽火岁月的光影与当下现实场景交错,伟大的抗战精神正沿着红色血脉传承,在万千党员干部身上蓬勃生长,以担当的脊梁扛起时代重任,用开放的胸怀架起沟通桥梁,让抗战精神穿透时空,在新时代的实践沃土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信仰的特写镜头,镌刻“一寸丹心图报国”的赤诚之魂。胶片转动间,那些由党员用热血与信念镌刻的历史瞬间,是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的绝笔穿透烽火,是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的遗诗映照山河,被永远定格成为震撼人心的特写。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始终挺立在救亡图存的最前沿,今日党员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当深学践悟以筑牢信仰根基,细照笃行以彰显担当本色。深学需研读党史,从先烈壮举中汲取力量,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将精髓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细照要以先烈为镜,审视自身差距,把誓言融入日常,时刻清醒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责任感践行使命,让赤诚信仰在理想信念的熔炉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斗争的加长镜头,淬炼“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奋进之姿。长镜头铺展的史诗里,有百团大战烽火燎原的破袭长卷,有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文军长征”的执着前行……这些斗争的轨迹,镌刻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时光流转至当下,党员干部依然在现实长卷中续写奋进。虽不再面临硝烟战场,但却有“闯风雨、战险情”的现实挑战。应对暴雨洪峰的突袭、群众急难的呼唤,党员干部要主动冲锋在前,在防风防汛时践行“逆水行舟、知难而进”的抗争精神;抗洪救援时用“再快一秒”的执着与死神赛跑;日常工作中更要怀揣“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千家万户间丈量、田垄阡陌上深耕,让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延伸,以过硬担当诠释共产党员的奋进本色。
为民的俯拍镜头,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民之心。抗战的底色是不屈的脊梁,更是赤诚的为民情怀。如今在基层一线,这份气节已转化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韧劲与执着,党员干部从抗战历史细节中汲取精神养分,厚植为民情怀,主动下沉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车间等困难大、问题杂、矛盾多的前沿阵地,甘坐“热炕头”、勤唠“家常嗑”、细问“怎么办”,在面对面交流中读懂民心所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突破口和改进方向,真正实现从“我觉得”到“群众觉得”的思想转变。正是凭借着这份善听“民声”的真诚与智慧,才能从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问题入手,聚焦长期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顽瘴痼疾,集中资源力量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宗旨在基层沃土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吉阳区委组织部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