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意识已成为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新的工作思维。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直面问题、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边学边查边改中见实效。
敢于直面问题
敞开大门,欢迎提意见,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出真问题。
“老百姓最希望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要老老实实听群众的意见。”省政府秘书长胡光辉介绍,自去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在省政府网站上开设专栏公开征集老百姓对2013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的意见建议以来,“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已成为各部门的工作原则和常用工作方式方法。
“有了蔬菜大棚,暴风雨过后,叶菜也完全不受影响,照常供给。”这是海口旧州光明之路合作社常年蔬菜基地的农民们在不久前一场台风过后的感叹。针对群众反映的夏季、风雨天吃菜难、吃菜贵问题,我省加大对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投入近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大棚建设。
近期,一张民意“考卷”被省纠风办分发到全省73家单位――在全省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大会上,由基层党员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市县代表和特邀监察员、企业界人士等组成的147名评价代表,提出了804条意见建议。这些意见都被省纠风办原文照录,反馈给被评单位,要求在10月30日前交出整改“答卷”。“答卷”不认真、不及时的,必须“补课”或“重修”。
善于查找问题
把问题找准、原因析透、措施定实,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业增加值增长6.3%,名列全国前茅,但农民收入仅增长1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在清醒认识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7月底召开的省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实践活动,号召全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做点实事。
目前,省农业厅已启动助农增收的“十大行动计划”,并提出努力将每年落实惠农补贴资金从15亿元左右,增加到20亿元以上,打造50个以上支撑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落实全省城乡居民五年内收入翻一番的战略目标。省科技厅送科技帮扶措施下乡,省水务厅加快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步伐……各部门各地都行动起来,为农民兄弟的“钱袋子”投真情、出实招,“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琼州大地掀起了阵阵热潮。
解决问题要有向自身“开刀”的勇气。“三公经费”是各方反映突出的问题。近期,我省在安排明年“三公”预算时,在今年两次压缩3800万元的基础上,明年公用经费预算直接“打九折”。“省下来的资金优先保障重点民生项目。”省财政厅厅长刘平治介绍说。
认真解决问题
面对问题不等不靠、立行立改,问题的解决才能实实在在,群众的感受才会真真切切。
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一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省政务中心通过征求审批单位意见、自我查找问题等方式继续推动改革,出台了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省重点和民生项目审批提速约75%。“经过多次改革,我们仍然有上千小项的审批事项。”省政务中心主任王静说,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切实把审批的“关闸”变为发展的助手。
解决问题时不我待。越来越多的单位正把“问题意识”付诸实际行动。“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沾上泥土。”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海南日报日前组成“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基层报道组,深入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传递农民在增收致富路上的成功经验、问题困扰、所思所盼和民生呼声,为各方面征集问题提供参考。仅第一期报道反映的定安蔗农卖蔗难和万宁农民做大柠檬产业难等问题,就得到了定安、万宁有关方面的立即回应和研究解决。(转自:海南党建网;来源:海南日报,作者:彭青林黄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