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共产党员网
无障碍浏览
首页>人才工作>人才风采

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现场会交流发言摘登

【字体: 打印
2019-04-12 11:45

用好“候鸟”人才资源助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现场会交流发言摘登


411日上午,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现场会在三亚召开,海口市委组织部、三亚市委组织部、陵水黎族自治县富力“候鸟”人才工作站、澄迈县康乐美“候鸟”人才工作站、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候鸟”人才工作站和海南大学“冬季小学期”项目负责人,以及“候鸟”人才代表、国际“候鸟”人才代表先后发言,介绍人才工作先进经验,共商人才发展大计,助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本报现摘登其中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创新“候鸟”人才政策

海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艳萍

近年来,海口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总体思路,积极建立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出台激励“候鸟”人才为我所用的政策措施,积极为“候鸟”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和引导“候鸟型”高层次人才在海口过冬疗养、休闲度假期间充分发挥才智作用,努力推动“候鸟”人才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是以制度为先,不断健全“候鸟”人才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柔性引进候鸟型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去年新出台《海口市“候鸟型”人才工作暂行办法》,并在《中共海口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实施意见》《海口市促进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全市人才工作纲领性文件中,对“候鸟”人才引进、“候鸟”工作站建设提出具体部署。二是以规划为纲,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海口市委2016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海口市“十三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个重点产业,对“候鸟”人才政策完善、“候鸟”引进工程、“候鸟”人才库建设等进行规划布局。三是以创新为本,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鼓励全市各领域用人单位发挥主动性,根据自身需求精准对接“候鸟”人才,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多种模式巩固扩大柔性引进“候鸟”人才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相适”“供需相合”,减少行政直接干预造成的“引进的人才用人单位用不上”“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的尴尬局面。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三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傅君利

一直以来,三亚的优美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了很多前来度假、休养或短期工作的人才,市委、市政府为充分发挥这些“候鸟”人才作用,同时集聚更多的国内外“候鸟”人才,坚持政策引才、事业聚才、环境留才,力促“候鸟”人才服务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主动作为,汇聚院士顶尖智慧。与在三亚工作或生活的近百名“候鸟”院士建立联系。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在前期筹建、日常运行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均给予资金扶持。筹备成立三亚市院士联合会,为院士的工作生活、沟通交流提供贴心服务。二是积极对接,争取“外援”强力支持。近几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等中管(垂管)机构陆续落户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也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托管,三亚积极支持各单位打通与上级(托管)部门的人才交流渠道,在邀请“外援”专家帮带、培养本地人才方面下功夫。三是广纳贤才,实施“银发精英”引进计划。全面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鼓励各单位吸引和使用身体健康、能力卓越的离退休高层次人才。市教育、医疗行业主管部门率先在中小学和市属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各用人单位也逐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四是海纳百川,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以来,三亚已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2627人,其中工作1006人,建立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集聚了来自欧美日和台湾地区的高层次人才,为三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强化党建引领  谱写“候鸟”人才工作新篇章

陵水黎族自治县富力“候鸟”人才工作站负责人  董书剑

陵水持续加大推进“候鸟”人才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候鸟”人才的作用,实现了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来推动“候鸟”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让党建成为凝聚“候鸟”人心的“强磁场”。富力“候鸟”党支部通过“候鸟”人才工作站平台,增设文体、生活配套设施,共建“候鸟”幸福家园。二是让党建成为增强“候鸟”人才队伍的“加油站”。通过建立登记制度、月度汇报制度、学习制度和座谈会暨茶话会制度,规范“候鸟”党员和“候鸟”人才的管理。三是让党建成为联系“候鸟”人才活动的“服务所”。通过富力“候鸟”党支部搭建起“候鸟”人才服务平台,建立起政府和“候鸟”人才沟通的桥梁,不仅加深“候鸟”人才对陵水县情的了解,也让陵水更好地了解“候鸟”人才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四是让党建成为推进“候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先后开展了慰问演出、农旅扶贫、消费扶贫等相关活动,为助推陵水脱贫攻坚工作奉献力量。

以志愿服务为推手充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

澄迈县“康乐美”候鸟人才工作站负责人  王文艳

在康乐美“候鸟”人才工作站的组织引导下,澄迈“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次,服务群众45600余人次,服务机构组织20余个,让“候鸟”人才在澄迈继续发挥余热,传播正能量。

一是筑强战斗堡垒,引领专家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发挥余热。不断提高党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积极动员各类“候鸟”人才加入志愿队,发挥党支部统筹协调优势。二是充分发挥志愿队员特长,开展公益活动为地方文化生活添异彩。服务队针对志愿者的技能特长,先后组建合唱、舞蹈、戏曲等46个老年艺术团,开设书法、绘画等18个兴趣班,常年组织志愿者到澄迈各村镇开展年节联欢、专家义诊、学雷锋献爱心敬老爱老等大型公益活动。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志愿服务队,推动广大“候鸟”人才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力量。

全力打造“候鸟”文艺家大家园

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候鸟”人才工作站负责人  马良

旅琼文艺家协会作为海南“候鸟”文艺家之家,荟萃了“候鸟”文艺家的精英,他们正积极融入海南自贸区(港)文化建设热潮中,成为海南一支非常活跃且极具水准的文化力量。

一是旅琼文艺家协会吸引人才多、门类全、层次高。迄今为止,已发展近150位会员,还有多名旅琼文艺名家期盼入会。入会会员涵盖各文艺门类。协会主席唐国强是我国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主席团、顾问团以及理事会员中,中国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以上人员近十名,在全国知名度的文艺家有数十人,绝大多数人拥有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一级作家、一级美术师、一级编剧等高级职称。二是积极开展活动,助推海南文化发展。广泛深入报道旅琼文艺家,扩大旅琼文艺家和旅琼文艺家协会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助推海南文学艺术发展。三是打造旅琼文艺家“心灵家园,创作福地”。重用在海南各项文艺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候鸟”人才,还依托省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举荐相关门类艺术人才,同时结合社会推荐,组成强大阵容。

发挥“冬季小学期”教学平台作用  聚集用好“候鸟”人才

海南大学副校长、“冬季小学期”项目负责人  胡新文

2008年以来,海南大学建立柔性引进机制,聘请国内外高层次“候鸟型”专家、学者、名师冬季来校,为本科学生授课,实施春、秋、冬季“两长一短”三学期制改革,着力打造“冬季小学期”高端教学平台。经过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实践和创新,该平台日益巩固、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学校本科教学的一大特色、亮点和品牌。

一是实施专家学者参与教学与课程建设、参与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参与创新创业建设战略;实现名师进讲堂、进团队、进社会,增强海大社会服务能力。高标准选聘授课专家,保证师资高层次高水平。科学规划课程设置,保证教学内容前沿性,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等特色课程。二是加强“冬季小学期”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为每位来校专家配备1名助教、1名联络员,保证专家无后顾之忧,专心开展教学工作。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冬季小学期”建设。学校各种教学设施无条件为来校专家学者免费开放。利用“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专家周转房”为来校专家学者提供免费住房等。

发挥“候鸟”人才作用  助力美好东方发展

“候鸟”人才代表  冯明祥

我的原工作单位是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退休前担任副主任、教授级高工,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旅居东方市,被聘任为东方市水务局技术顾问。担任技术顾问3年多来,我先后参加了东方市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城镇污水处理、防汛工作及东方市水务建设行业规章制度的修编等工作,特别是参加了东方市河长制“三创新”工作。

个人感受体会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候鸟”人才重视关怀。东方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新东方人”人才作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组织开展“新东方人”人才百日服务活动,成立了市级及各小区的“候鸟”人才联络站,积极吸纳各行各业的“候鸟”专家为地方服务等。

建议对“候鸟”人才予以一定政策优惠,如在落户政策方面,在聘任工作及医疗等方面予以倾斜;设立省“候鸟”人才专家科研基金,加强水务、环保、农业、住建等方面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海南自贸区(港)建设。

继续加强人才建设  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

国际“候鸟”人才  休金

我是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的教授,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参崴市远东联邦大学,常住海南已经有5年多了,感觉三亚正在往真正的国际化旅游城市迈步。从基础设施例如机场的扩建,海南环岛高铁的开通,到旅游业、酒店业的蓬勃发展,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三亚真正地变成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胜地。

我在三亚学院工作,实实在在感受到变化给我带来的益处。三亚学院作为全国优秀民办院校之一,生源也随着三亚的发展不断扩大,学生向往三亚,愿意来三亚学习,然后留在三亚,为三亚的建设出力,我的好多学生现在三亚工作。随着海南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也不断拓展,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捷克、丹麦等国家著名高校都建立了合作,交流学生,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三亚学习汉语,把中国及海南的文化带回他们的国家。

希望海南能够建设得更加美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继续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强人才建设,吸引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热爱海南,愿意为海南的建设出一份力的外国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